湘潭訊(通訊員 高楓秋)近日,從湘潭市發改委傳來好消息,集團四公司承建的湘潭市岳塘區書院路街道新塘美好社區其改造工作經驗再獲全國推介,入選國家發改委通報的部分地區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資金保障典型案例。
紅葉搖曳空中落,深秋悄逝漸入冬。湘潭市岳塘區新塘老舊社區一掃入冬的寒冷,映入眼簾的是高低錯落的植被、煥然一新的房屋、整潔干凈的街道和日臻完善的設施。這個“年近半百”的老小區,如今成了個青春靚麗的“俏姑娘”,讓居民們的幸福感在家門口提了質、升了級。那么,從以往的“臟、亂、差”搖身一變,成為如今的“潔、凈、美”,這個“高齡”小區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逆生長”?作為改造施工單位的四公司,又是如何打造社區“童顏”,幫助新塘老舊小區重煥生機的呢?
備受關注,斬獲好評。老舊小區改造是湘潭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點項目,也是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大民生工程。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國家住建部領導在湖南省副省長陳文浩陪同下,帶領省十三個地州市分管該項工作的副市長、州長和住建局局長等到現場觀摩考察;省住建廳、湘潭市委書記、市長等市領導也先后多次蒞臨項目進行調研指導,施工現場的安全文明、技術質量、形象進度以及和諧穩定的建設氛圍等得到各級領導及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項目施工經驗也被國家住建部作為老舊城區改造的優秀典型在全國進行推廣。
‘術’前問診,對癥下藥。“干工程這么多年來,這次算是和老百姓走得最近的一次施工任務,作為項目經理,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因為老百姓再小的事在我們這兒都是大事,我們不敢有絲毫怠慢。”項目經理雷凌明說到。老舊社區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在建設伊始,四公司便切實履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以貼民心、合民意、解民需為宗旨,積極配合社區做好“術”前溝通,問需于民、征求意見、多方協調,力求精準把脈,將老舊小區“統一”的改造標準與老百姓“眾口難調”的實際需求相統籌。項目部瞄準住戶急難愁盼的重點問題,點面結合,精準發力,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清理違章建筑、遷改管道電線等舉措,精準地解決了居民樓雨污合流堵塞、屋頂和外墻滲漏水以及管道電路老化等問題。正因為這種用心用情的工作態度、全心為民的服務理念得到了小區居民的一致認可和稱贊,取得近100%的支持率,大大提高了住戶主動改造的積極性和配合度,也四公司改造出居民們“稱心如意”美好社區的信心。
協調溝通,迎難而上。紙上談兵易,實地操作難。項目部人員在建設初期就迎來“當頭一棒”。小區設施老化嚴重,房屋內外都存在大量隱患問題,要想徹底解決這些難題就必須對房屋內外進行開放性的雙向施工,如何不“擾民”成為施工中急需解決的重點難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項目經理帶領團隊積極與社區居民溝通,堅持錯峰施工,降低噪音、揚塵等污染,盡可能減少對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擾民”問題解決之后,“安全”問題又隨之而來。因為開放性的施工環境,造成諸多不可控因素,面對小區住戶眾多,人流量大的實際情況,如何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前提下,確保往來人群的安全成為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為此,項目部以現場管理為核心,不斷調整施工方案,優化組織設計,對墻體外立面改造、腳手架搭設、安全通道設置等現場操作進行多次商討,切實保障居民通行安全和工人施工安全。
精準打造,喜換新顏。為實現老舊小區“返老還童”,重煥“新”機,項目部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內外兼修,圍繞“水電路氣網梯治”改造,一舉解決了下水堵、線路亂、場地少、路難走等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盡可能保留老舊社區原始風貌底色,增添紅色精神、地域文化等元素,讓社區改造既有“里子”又有“面子”。作為施工單位,四公司積極向社區和當地政府建言獻策,不斷優化改建方案,通過小規模“微調整”,打破傳統的小區概念,改“小區”為“大區”,為湘潭市打通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的公共空間,完善服務設施,賦能城市發展,帶動城市全局更新注入新動能。
一個“年近半百”的老舊社區在四公司施工團隊的細致“操刀”下,以舊貌換新顏,實現跨越式的華麗變身,一舉打響環境優、設施全、居民樂的美好社區新名片,讓當地居民既“安居”又“樂道”。在短短幾個月的施工改造過程中,充分展現出建工人“能干事、干成事”的國企擔當和“為民生、有情懷”的社會責任,在取得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為湘潭市創建美好文明城市貢獻出“建工”力量。